-
2025-4-2“2024年终总结暨2025开年启势会” 活动总结
-
2024-1-16安徽峰达2023年终述职会议暨2024年战略任务部署会议
-
2024-1-5驰援甘肃,温暖守护
行业资讯
每年全球结直肠癌 (CRC) 新发逾百万, 同时因CRC死亡的人数逾50万,并且CRC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、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,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。依据肠癌病因学研究结果,其发病绝大多数是由饮食及环境因素所决定的,其中饮食因素至为关键,主要与高脂肪、低膳食纤维、高热量的西方膳食模式不无关系。有研究发现,结肠癌家族史、精神心理问题、低膳食纤维饮食、高脂高蛋白饮食、缺乏运动、消化系统疾病及饮酒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。在日常生活中,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不当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都有哪些呢?
辛辣刺激食物和腌腊食物辛辣食物包括:辣椒、葱、生姜、洋葱、花椒、胡椒、芥末,以及加工过的红肉如香肠、腌菜等,还包括抽烟、饮酒和饮用富含烟酒酒精的饮料。长期大量吃这些食物易持续伤及肠胃黏膜,尤其在肠道吸收营养的过程中,可能会引起肠道炎症或溃疡,易发展成为肠癌。长期大量饮用白酒,是造成包括结直癌、胃癌在内的许多种恶性肿瘤发生的元凶。
饮食不规律 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是容易引发肠道粘膜慢性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。人类肠道内的存在大量的微生物,膳食中纤维是有益菌主要的营养底物。而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可使有益菌数量减少,有害菌数量增加,导致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,引发肠炎,增加肠癌发生风险。
长期的暴饮暴食正因为平时的高强度工作及其他社会压力,一些人早餐、午餐可能随意解决,晚餐就会给自己“大补一顿”,即所谓的“暴饮暴食”,这种方式易损伤胃黏膜,增加肠道的消化负担,引起肠胃功能紊乱,长期这样的饮食方式也可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。
饮食结构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其饮食结构逐渐发展为多肉食、少蔬果、少谷物、高脂肪、少膳食纤维的特点。根据诸多临床研究证实,高脂肪饮食会促进肠道肿瘤的发生,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,虽可以降血脂,但却具有促癌发生的作用。在这种饮食结构中,高脂肪饮食可导致结肠内胆汁酸以及中性固醇的浓度增加,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,细菌作用于胆汁酸以及固醇环,使其形成致癌物质;胆固醇本身并不致癌,但当其与胆石酸同时反应时,就会产生促癌的作用。肉类在油煎和炙烤过程中可产生致癌物,长期食用煎、烤、炸烹饪方式制作的肉类/油面混合物食物,导致肠癌发生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。
怎样的饮食方式能避免或减少肠癌的发生概率呢?
高纤维素食物:如韭菜、萝卜、芹菜、白菜等食物均是富含纤维素的,人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些此类食物。我国营养学专家建议,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不应少于30克,而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大约富含5克的可溶性膳食纤维。膳食纤维刺激肠蠕动,增加排便的次数,从粪便中将有毒物质以及致癌物质带走。人们在自身日常饮食习惯中应少油腻,和注意食材的合理搭配,每餐都能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碳水化合物以及矿物质,且每一种量不宜过多。
微量元素硒:硒是我们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,其作为一种具有抗癌功效的微量元素,具有抗过氧化,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功效,从而保护我们的细胞膜,不会让其受到有害活性氧自由基的破坏,维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完整。富含硒的食物包括:海产品、肉类、富硒土壤中甚至的谷物、坚果等。
B族维生素:日常饮食中增加叶酸的摄入量,可提高血清叶酸水平,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,建议成人每天补充叶酸400微克以上。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:豆类、鸡蛋、酵母、蔬菜、水果、坚果等。
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 增加新鲜蔬果、粗粮、谷物,促进肠道健康,倡导均衡饮食和饮食多样化,避免偏嗜某种食物。戒烟、限酒,远离“垃圾食品”,比如加工肉类(香肠、肉干、肉松)、罐头类、油炸类、烧烤类、腌制类、话梅蜜饯类、方便面、膨化食品、饼干类(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)、碳酸饮料、冰淇淋等。
不论是肠道恶性肿瘤,还是其他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血压病、冠心病,均与人类日常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改变密切相关,减少高脂肪、高蛋白食物摄入,尽可能避免烟熏、高盐、高油、腐烂蔬菜水果的摄入,可避免或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。
- 上一个:乳腺癌患者膳食建议
- 下一个:乙状结肠癌早期能治好吗?小肠癌是不是比大肠癌好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