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2025-4-2“2024年终总结暨2025开年启势会” 活动总结
-
2024-1-16安徽峰达2023年终述职会议暨2024年战略任务部署会议
-
2024-1-5驰援甘肃,温暖守护
行业资讯
癌症患者在复查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,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,来获取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,以便检验前期治疗成果,并为后续用药提供参考。癌症患者拿到血常规报告后,可以重点关注4项指标,如果这4项指标正常,说明恢复得不错。


血常规的4项重要指标
血常规报告一般包含一二十项化验数值,我们不需要全部弄懂,可以优先关注4项重要指标:
1.血小板
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止血和凝血,正常参考范围为100 ×109个/L ~ 300 ×109个/L。
如果肿瘤患者的血小板低于正常值,大多是由于化疗或癌症并发症引起。另外三种情况,一是血小板生成障碍,如再生障碍性贫血,急性白血病等;二是血小板破坏过多,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脾功能亢进等;三是消耗过度,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。
如果血小板高于正常值,则可能出现创伤、急性失血性贫血等,可能诱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。
2.白细胞
白细胞是代表人体与疾病斗争的“战士”。当病菌入侵机体时,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,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,将病菌包围﹑吞噬。白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00~10000/μl。

如果肿瘤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值,首先需考虑是否为放化疗副作用或癌症并发症引起,若不是,可能是病毒性感染,如流行性感冒、病毒性肝炎等,或者是某些血液病、免疫性疾病等。
如果白细胞高于正常值,往往说明身体出现炎症,通常是细菌性感染,如扁桃体炎、囊肿、肺炎等,也可能是尿毒症。
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,分别是淋巴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、中性粒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。这五种白细胞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,通常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,淋巴细胞升高预示病毒感染,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则和过敏有关。
3.红细胞
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,主要作用是帮助机体运输氧气和营养成分,同时也具有免疫功能。红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为女性(3.5-5.0)X10^12/L,男性(4.0-5.5)X10^12/L。
如果红细胞低于正常值,有几种情况可以考虑,一是化疗或癌症并发症,二是生成的红细胞不足,如白血病等疾病;三是破坏的红细胞增多,如急性大出血、严重的组织损伤等;四是红细胞合成障碍,常见于缺铁、维生素B12缺乏等。

4.血红蛋白
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,主要反映人体有无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。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120~165g/L,女性110~150g/L,儿童120~140g/L(12~14g/dl),新生儿180~190g/L。
血红蛋白值若低于正常值,除了化疗及癌症并发症因素,一般提示各种类型的贫血,如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缺铁性贫血、地中海式性贫血、溶血性贫血等,严重时会引发大出血,危及生命,因此也要特别重视。

癌症患者血常规检查常见问题
1.为什么要频繁抽血化验?
血常规检查在癌症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。首先它可以监测治疗期间发生的副作用,比如白细胞减少、贫血等,都会在相应的指标中体现出来。同时,它可以评估前期的治疗效果,以调整用药方案。它还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,如果出现感染、血栓、贫血等,就要及时干预改善症状,从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。
2.血常规检查后头晕怎么办?
癌症患者抽血后出现头晕,一方面可能是患者本身营养不良,或者已经有贫血症状,所以在抽血后加重了症状。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检查的恐惧或对病情变化的焦虑,从而产生的心理反应。另外,某些化疗药物或止痛药也可能导致头晕的不良反应。
应对这种情况,患者在返院复查时可以随身携带一些高能量的小零食,抽血后及时补充能量。抽血后也不要突然起身,要慢慢站起来。

3.血常规检查会导致营养流失吗?
血常规检查只需要抽取4~10ml血液即可,抽血量较少,不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。